当日本机器人公司 YUKAI 工学在今年的美国消费电子展(CES)上展示 Mirumi 时,这个看起来像“长臂考拉”一样毛绒绒的小家伙,立刻吸引了很多人围观。
● 挂饰型机器人 Mirumi 会在包上偷偷看你一眼。它的设计意图是让你体验与人类婴儿相遇和互动的乐趣。
● 猫尾抱枕型机器人 Qoobo 上市于 2017 年,它的升级版本 Petit Qoobo 则上市于 2024 年,前者需要被抚摸才会摆尾,而后者搭载了语音识别功能,可以根据语音摆尾。
它看上去像个挂在包上的挂饰——但实际上是个机器人,可又没有摄像头和屏幕,甚至没有 AI(人工智能)语音对话功能。戳中用户心理的就是可爱——当人走近时,Mirumi 会扭着毛茸茸的身子,转过头去把脸遮住表达害羞;把它挂到包上带着走动时,它会环顾四周展现出好奇。
“我们发现,人们并不需要一个完美仿真的机器人陪伴,相反,他们渴望的是某种能够触发情感共鸣的存在。”YUKAI 工学创始人青木俊介在一次受访时说。他的目标是把机器人带入居家生活和个人空间。
青木俊介曾在东京大学学习 AI,2001 年在校期间和同学一起创办了多媒体数字艺术公司 teamLab,负责技术开发,但它无法满足青木俊介的儿时梦想:开发机器人。
● 青木俊介,YUKAI 工学 CEO&创始人。2001 年,他在东京大学就读期间创立了 teamLab,并出任首席技术官(CTO),此后担任 pixiv 的 CTO,随后创办了机器人创业公司 YUKAI 工学,以“用机器人技术让世界变得更加愉快”为愿景,开发了众多面向家庭的机器人产品。自 2015 年起担任日本“Good Design Award”(优良设计奖)评审委员。
在他的中学时代,微软发布了电脑系统 Windows 95,掀起了家用电脑的热潮,激发了他对计算机和 AI 的兴趣。那段时间,他看了美国科幻大片《终结者 2》,片中,施瓦辛格饰演保护人类的武装人形机器人“终结者”,不过,更吸引他的是幕后负责开发“终结者”AI 的工程师。
当时阻止青木俊介进入机器人领域的一大原因,是“造机器人”这件事太像是大公司的游戏。1999 年,索尼推出了机器狗 AIBO,这款产品被认为是宠物类机器的先驱,也是第一款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电子宠物,它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与用户互动,但因为制造成本昂贵,还采用了大量独家专利技术,售价达到了 2500 美元(约合 1.46 万元人民币)。2002 年,本田的人形机器人 ASIMO 也正式亮相,支撑它的是本田持续了 20 多年的步行机器人研究。
但到了 2005 年日本爱知世博会,情况变得不太一样了。软件领域的开源文化进入了机器人社区。爱知世博会上,大公司们的表现仍然抢眼——丰田带着会拉小提琴的机器人登台演出,但青木俊介发现,初创公司也在展示机器人,这消除了他一直以来的疑虑。“这让我想到,如果硬件和操作机器人的软件都是开源的,那么即使是小公司也能够制造机器人,这激励了我创办自己的公司。”青木俊介回忆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