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汽车早报 > 汽车早报 > 发展新质生产力·产业前沿|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

发展新质生产力·产业前沿|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

发布时间:2024-07-16 17:12:16来源: 15210273549

推动传统产业升级,开辟未来产业赛道,引领生产生活变革

迎来应用元年,AI在多个行业大显身手

工人日报-中工网记者 时斓娜

编者按: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,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,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。海量的应用场景、超大的市场规模,是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先天优势。人工智能在制造、医疗、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,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支撑。本组报道聚焦于此,探寻人工智能给千行百业带来的变化。

国产大模型“百花齐放”,在持续更新迭代中越来越智慧,生成图文视频、解析文档、翻译多国语言不在话下;人形机器人列队展示,做家务、搬重物,干起活来驾轻就熟……在上海日前举办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,各类人工智能前沿展品集中亮相,十分吸睛。

当“炫酷”的技能进入生产生活场景,人工智能带来了许多接地气的应用。不仅推动打造“黑灯工厂”“无人农场”,也在医药、金融、教育、交通等行业垂直领域大显身手,促进产业转型升级。

今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应用元年,人工智能的发展持续蓬勃向前。随着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场景的拓展,“AI+”将给各行业各领域注入发展驱动力,助力千行百业“加速跑”。

市场规模超过14万亿元

当前,在我国,众多企业你追我赶,发力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应用,成果多点开花:百度文心一言为用户提供对话问答、文本生成、协助创作等服务,累计用户规模已达2亿;阿里通义千问开放1000万字的长文档处理功能,分析财报、读科研论文、解读法律条文等耗时工作可以立即完成;清华大学联合生数科技发布的大模型Vidu可一键生成视频,光影真实、细节生动……

“一端是大数据和大型语料,中间是生成式人工智能,另一端是产品或服务。”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殷德生表示,基于更大规模、更高量级的参数,以及多模态和更加智能的通用大模型,应用拥有行业大数据并具备场景的行业大模型,使用人工智能形成“机器替代人”的显著优势,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。

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潜力。根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数据,2023年,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784亿元,增速13.9%;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%,市场规模约为14.4万亿元。

促进产业升级和新产业形成

代替工人从事焊接等风险性工作,精准又安全;利用算法进行货物分拣,定位迅速并选择最优路径到达;设计服饰、装修,具有创造性的同时,又不失实用性;缩短药物研发的周期,让更多创新药加速问世……在工业生产中,人工智能正在各个领域加速应用。

“作为一种泛在性技术,人工智能可以赋能千行百业。”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朱荣生对记者表示,我国拥有全球门类最齐全、体系最完整的工业体系,有大市场、多场景的优势,这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,人工智能也成为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产业形成的有力动能。

近年来,人工智能持续助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。

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,我国目前已经培育了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,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,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。经过人工智能改造的工厂研发周期缩短了约20.7%、生产效率提升了约34.8%。

由人工智能带来的全新产业也已崭露头角。由伟景智能研发的人形机器人,配备专业视觉系统,用于农业采摘,不受天气、照明等自然因素的影响,助力优化农业生产。在智能化道路上加速狂奔的人形机器人,成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新热点,也是未来产业的一大新赛道。

曾经的科幻场景变为现实

在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同时,人工智能的加持也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。从一键提取关键信息、协助文本创作的智慧办公,到全屋联动、极大提升生活幸福感的智能家居;从一站式影像分析、辅助医疗诊断,到提供个性化教学方案、智能辅导;从无人驾驶到智慧停车、智能交通管理……当曾经的科幻场景成为如今的日常体验,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推动生产领域的变革。

人工智能引领生产领域变革,离不开科技支撑。《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4》显示,我国立足自主创新,已构建起包括智能芯片、大模型、基础架构和操作系统、工具链、深度学习平台和应用技术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体系、产业创新生态和企业联盟。

加快培育以人工智能为重要引擎的新质生产力,业内普遍认为,应从人工智能三大核心要素,即算力、算法、数据三方面发力。“随着模型规模的增大,对计算资源的需求也在增加,要加大算力基础设施建设,研发算力芯片,对更高效的算法进行技术攻坚。同时,探索更安全的数据共享机制,加强数据治理,充分挖掘数据价值。”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说。

各显身手、高效协同,能与熟练工一决高下

当智能机器人在制造业工厂“上岗”

工人日报-中工网记者 刘旭


华晨宝马沈阳铁西工厂,流水线上的机器人正在生产汽车。 受访者供图

AGV机器人托着涂料自主扫码上下电梯,送到指定工位;20吨重的镀锌卷材,无人天车搬运起来快准稳;机械臂熟练地更换机械手,贴标签、粘胶带、套纸筒有条不紊……近日,记者在鞍钢股份冷轧厂涂镀分厂彩涂工区看到,机器人工作秩序井然,车间内部没有开灯,也没有工人的身影。

2021年启动数智化改造后,涂镀分厂全工序设备具有了计算、通信、精确控制、远程协调的功能。年产能30万吨的大厂,过去一条生产线班用工17人,现在两条生产线班用工仅7人。坐在集控中心的电脑前,监控工陶建达和同事们远程监控着生产线运行状态,只是有故障提示时安排处理,其余时间无需进入生产区。

走进华晨宝马沈阳铁西工厂,记者被生产线上机器人的智能深深震撼:机械臂会顺滑移动,操作涂胶,同时抓取图像记录数据;地托机器人自动升降,C型吊具机器人灵活旋转,计算好后将车身以最适合装配的高度和角度送至工人面前。

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生产与技术高级副总裁昆硕介绍说,目前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已上线近100种人工智能应用。涂装车间的AI摄像机质量检查系统,在100秒内可拍摄10万张照片,通过AI算法以远超肉眼的效率分辨出瑕疵;车身车间的缝隙检测工位,人机协作机器人通过拍照,检测精准度可达正负0.03毫米。遇到工人活动时,还会立即暂停避让。

来到机器人生产的“源头”——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,记者现场看到,在这家专攻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企业里,AI机器人有着类似于人类“手、眼、耳、脑”的高效协同。装配调试车间里,免示教弧焊机器人正在自动识别焊缝信息,规划焊接路径,生成焊接程序,自动焊接……如若一名熟练的焊工与其一决高下,输赢未可知晓。

未来,制造业将在更广领域、更深层次上探索丰富“人工智能+机器人”应用实践,将人工智能与各种品类的机器人深度结合,在更多行业、更多细分应用场景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
大模型进入课堂,个性化辅导优势尽显

人工智能让大规模因材施教成为可能

汽车早报更多>>

吉利汽车发布2024年ESG报告 荣获多项榜单第一 iCAR汽车发布全场景改装生态 让个性“合法生长” 荣威全面焕新 AI赋能重塑国民汽车品牌 逍遥超级融合架构之上,别克“全华班”力推至境,能否后来居上? 奇瑞星途火力全开,多款新车亮相上海车展,今年销量要“翻番”了 风行星海上海车展展望:年内冲击9万辆,欧洲市场成海外拓展重点 奇瑞集团旗下品牌携53款车型亮相上海车展 展示海陆空代表性技术展品 五年 把新能源车“变量”化为催化剂订单“增量” 亿纬锂能上海车展秀实力,大圆柱电池技术如何引领新能源未来? 2025年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 2025年吉安市市直三家公立医院编外工作人员招聘公告 2025年九江市瑞昌市招聘“多员合一”社区工作者公告 2025年赣州市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及赣州市立医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公告 2024年车企立的flag 完成了几个? 至臻交付,自豪之选 问界M9第15万辆用户交付仪式成功举办 有颜也有料 四款纯电中型车推荐 2025年1月-3月,要上市的十款新车 卷疯了,奥迪A4L直降15万,17万就能入手? 乘龙M3极限自卸车荣获值得用户信赖奖项 宝骏电动车主集体遭遇刹车惊魂,软件BUG越来越可怕 纯电续航500km起 新能源C级轿车选启源A07还是星海S7? 大量官图被提前泄漏!领克大型SUV今晚发布,真不是国产“揽胜”? 拔得头筹!问界M9、问界M7分获净推荐值冠季军 敢超越 方显凌云之志 浅析星途凌云征服37°1雪如意超级陡坡 财务体系重组,削减4S店数量,不打价格战的林肯也扛不住了? 比亚迪汉L的信息与猜想:预计和腾势Z9同平台,有望搭载三电机? 抄底正当时,最低不到12万元,这些合资SUV太卷了 感谢米粉支持!小米汽车1年交付量超13万辆 年轻人心中的理想旅行车 从这台沃尔沃V60身上你会找到答案 星纪元ET增程四驱广州上市,试驾体验与豪华科技能否征服市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