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新车报道 > 新车报道 > 海尔创牌四十年:成为世界级品牌的十点启发

海尔创牌四十年:成为世界级品牌的十点启发

发布时间:2024-07-04 16:47:01来源: 15210273549

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,到年营收超3700亿、全球1.5万+创客、连续15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电品牌零售量第一。

这是海尔用四十年的艰苦奋斗交出的答卷。

海尔在过去四十年既创造了商业传奇,也乘上了时代的快车。

海尔创始人张瑞敏曾说:“没有成功的企业,只有时代的企业”。接任者现任海尔董事局主席周云杰则表示:“作为企业工作者或者企业家,应该与时代同行,不断调整自己来适应时代。”

两位不同年代的企业掌舵者都在表达一种思想:创新才是企业家精神最好的诠释。

复盘海尔创牌四十年,从广为流传的为了质量砸冰箱事件,到成为中国名牌、再到全球化品牌、智能全场景品牌、高端化品牌。

 

1985—海尔砸毁76台不合格电冰箱的场景

它的发展史,不仅是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品牌的标杆案例。也是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跃迁,更是中国创新创业火种生生不息的缩影。

节点财经和你一样,也很好奇,海尔创牌四十年成为世界级品牌到底做对了什么?

01 不做代工做品牌,是保证四十年生长的“根系”

技术实力是成功的前提,品牌实力为成功做延续,即使再困难,也要“做品牌”。

不走代工路线的海尔,连续15年位居全球家电品牌零售量第一,而非单纯销量的第一。零售量是一台台产品走进用户累积而来的,每一台产品背后,都有一个真实的用户。

长久以来,中国制造业的代工厂面临着“拧干毛巾上最后一滴水”的困境,只能赚一点OEM的钱,后来ODM广泛铺开,但依然是辛苦钱。家电行业就经历过“赚辛苦钱”的岁月。中国微波炉一度占世界70%的市场,但国际上鲜有中国品牌,因为LG、松下等大牌的微波炉很多都是中国代工的。

但海尔也并不是因为选择“创牌”,就意味着未来一定会成功,创牌本身就是九死一生的选择。如果要问当时是怎么坚持下来的,可能只有张瑞敏“做中国品牌”的信念,能解释海尔的坚持。

 

现在,海尔创牌的长跑,也让国内企业意识到代工不是长久之计,贴牌即使获得规模第一,永远不可能真正获得全球市场、赢得全球消费者心智。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,大国的崛起背后,都伴随着该国品牌的崛起。美国的苹果、微软、IBM、亚马逊;日本的索尼、松下、优衣库。有时衡量一个国家品牌竞争力的强弱,就看它有多少世界级的品牌。

所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出海时,已经就“创牌”达成共识,中国制造开始加快向自有品牌转换,这也是中国企业全球化进入下半场的缩影。

02 技术创新从未停止

从青岛海尔到海尔智家,海尔有的不仅仅是家电,还总是用科技突破刷新用户最佳体验。

回顾这些年的科技创新,一种是倾听用户需求,抓住用户痛点,解决痛点,比如通讯产品、系统软件;另一种叫攻关式创新,在关键领域有所突破,比如月球车、大飞机;还有一种是颠覆式创新,从0到1地创造一些功能,例如iPhone手机。

海尔的科技创新将三者进行了完美兼容:例如海尔近年来突破了磁控冷鲜、3D透视烘干、可变分流等行业“原创科技”,还攻关超高速离心机、斯特林制冷等底层共性科技难题;也自主研发BaaS数字工业操作系统、智家大脑等产业通用性的关键基础……

 

海尔日本研发中心

2023年,海尔智家研发费用为102.21亿元,同比增加7.6%;2019—2022年,海尔智家的研发投入分别为62.70亿元、68.53亿元、83.57亿元、95.07亿元,一直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。现在,海尔智家已累计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发布97项,行业最多;累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2项,行业最多;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,还是行业内最多。

都说许多制造业是站在科技巨人肩膀上看世界,但海尔没有选择站在巨人肩膀上,而是选择成为科技巨人。

03 共情消费者,而不是教育消费者

企业常说要“教育市场”,本质上是把自己放在了高位,其实企业要做的是沟通、共情、理解,而非教育。

海尔的四十年,并不是教育市场,而是理解市场。海尔一直在解决日常高频痛点,例如热水器忽冷忽热、热剩菜能不能直接放冰箱、冰箱与橱柜不一致(需要平嵌)、上下双滚筒的分区洗;在表现形式上,海尔也不是曾经那个只输出硬件的品牌,它已经搭建起食联网、衣联网、空气网、水联网、娱联网等生态,覆盖着用户衣、食、住、娱各类生活家居需要。

共情消费者的能力,成功带来了海尔智家产品的高溢价、高认可、高销量,也让海尔的“人单合一”管理模式更丝滑。

“人”指员工,“单”指用户价值,“合一”指员工的价值实现与所创造的用户价值合一。在“人单合一”的模式下,海尔经常“蹲下来”倾听世界,实现个人价值、产品价值、企业价值、用户价值的共同提升。

04 尊重用户,做好产品,赢得市场的左右键

在海尔之前,出海企业几乎没有人实施“本土化研发、本土化制造、本土化营销”的“三位一体”全球化战略,只是单纯地输出产品或者做代工。

海尔则是深入观察每个细分市场的习惯,而不是让细分市场习惯海尔。例如注意到了中东用户对大容量洗衣机的需求,推出了一次洗12件大袍子的洗衣机;在巴基斯坦推出一次可放入12头羊的冷柜;在印度推出大容量冷藏保鲜的冰箱;在西班牙推出可以储存大量海鲜的多门冰箱……

全球用户看似“五花八门、奇奇怪怪的”的需求,在海尔这里得到了最好的尊重。公开数据显示,海尔智家现已布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,全球用户数超10亿,消费者的投票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
除了自身产品力积累外,也离不开渠道海尔的开拓与建设。海尔不是简单地把一地成功的经验复制到另一地,而是在深度整合、全球协作的基础上,用本土化策略,去建立供、销、服全价值链体系,并且将各国机构的资源进行整合,服务于一个好用的产品。

例如欧洲市场的节能标杆产品海尔X11洗衣机,是海尔位于四国的不同研发中心联合创新的产品——软硬件设计由中国研发中心负责,电机升级问题由澳洲研发中心解决,节能技术方案由欧洲研发中心提供,新风技术问题则由美国研发中心来攻克的。

海尔在世界各地持续本土化供应链布局,在提高质量、产品性能和设计的同时,也有力地支撑了用户零距离交互,高效推进海尔“拿捏”海外消费者的心智。在美国,GEAppliances也已成为当地引领的家电企业;在欧洲,海尔智家连续8年市场增速最快;在新西兰,斐雪派克稳居白电市场NO.1;在巴基斯坦,海尔市场份额居行业NO.1;在越南,AQUA洗衣机居行业NO.1;在泰国,海尔空调和冷柜居行业NO.1。

 

GEA研发中心

05 实现全球化,先要拿到“国际话语权”

家电最早诞生于欧洲,欧美、日韩曾在行业百年进程中长期掌握话语权。但其实中国经济发展快、需求广泛、家电行业高度发达,中国在标准制定上更有经验,也有实力成为全球通用语言。海尔不论是对内还是出海,一直尝试主导家电行业,国际标准制定、培育国际标准专家、持续强化国际话语权。

在标准方面,海尔累计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发布106项,国家/行业标准发布770项,有100余位国际标准专家。海尔是中国家电行业中,参与标准制定以及拥有国际标准专家数最多的企业。

海尔参与制定的标准不仅是利好海尔,在中国家电企业在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过程中,单纯依靠增加产出、乃至海外建厂等方式,还不是结实的壁垒,只有在国际标准制定等领域争取更多的主导权,才能真正在家电乃至智慧家居方面,实现全球引领。

06 产品会被场景替代,行业将被生态覆盖,要尽早培育生态

近年来,海尔三翼鸟的出现,打破家电企业只服务家电的刻板印象,让海尔实现了从服务家电到服务家庭的转型升级。它将原本割裂的硬装、软装和购置家电等环节重新整合。真正让海尔跳出了家电的圈子,售卖的不再是单一的产品或服务,而是整个智慧生活的解决方案。

目前,国内的家居交互有三种主流生态:一是小米代表以“移动终端设备+操作系统”为核心的消费电子生态;二是天猫精灵等从智能语音切入的交互生态;三是从智能家电延伸的海尔三翼鸟。

新车报道更多>>

丰田中国李晖:反攻加速 反哺全球 一口气看完上海车展,能买和不能买的新能源车(传统车企篇) 2025上海车展|李斌:蔚来迎三个“收获大年” 在“听劝”和“不听劝”中努力盈利 限时5.38万起,好久没高调的五菱又“发大招”了 长城欧拉出王炸:复古美学+激光雷达,这车上市或成爆款车 从合资转型的“本土化范本”看一汽-大众的决心与信心 新增全新鹭羽白内饰,马自达EZ-6仅9.98万开走!合资圈要变天了? 岚图汽车发布L3级智能架构“天元智架” 首搭全尺寸SUV年内推出 日产汽车以全新新能源矩阵点亮2025上海国际车展 广汽丰田上海车展首发铂智7 加速智电布局构建双轨竞争优势 2025年芜湖市镜湖区荆山社区医院招聘公告 2025年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2025年芜湖市南陵县综合行政执法局、南陵县司法局招聘编外聘用人员公告 2025年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招聘临聘医生公告 销量跃升49.2%!悦达起亚2024年在中国市场领涨合资品牌 品质与责任齐飞 上汽大众ID.家族活该“叫好又叫座” 一年5家!智驾初创公司掀IPO潮,缺钱困境下谁能胜出? 长安汽车实现“3311”目标的手段:六大关键行动 2024年售近4万台,下滑13.5%,郑州日产销量连续三年下滑? 未来有望量产 本田“0系列”概念车发布 理想L9危?!这些围攻“500万内最好SUV”的新车,没有一款是好惹的 造车新势力的2024:有人春风得意,有人黯然离场 只能性价比?完全不必!埃安UT用实力打破A级轿车价格战怪圈!! 超越新境界,向上2025 瑶光 C-DM 超越版和凌云超越版震撼来袭 长安第四代CS75 PLUS Ultra挑战丰田RAV4荣放,鹿死谁手? “莲花”的回归,路特斯的再次重生 六连涨收官2024,凯迪拉克为何能够走出“微笑曲线”? 1月多家车企公布购车政策,看看有没有你的菜 圈重点!2025年买全新大型SUV看这四款就够了! 12月的车市彻底疯了!看看各家销量如何